(主料輔料)
熟蛇絲………200克蒜泥…………0.5克
叉燒……………50克精鹽…………1.5克
水發(fā)香菇………50克胡椒粉………0.5克
韭黃……………50克紹酒……………10克
熟鮮筍肉………50克濕淀粉………7.5克
姜絲……………15克芡湯……………35克
干米粉絲………15克芝麻油………0.5克
凈檸檬葉……2.5克花生油………500克
雞蛋液…………50克
(烹制方法)
1.將叉燒、香菇、鮮筍均切成細絲(此蛇絲略粗),韭黃切成段,檸檬葉切成細絲(越細越好),把雞蛋液攪勻。
2.將炒鍋放在爐上,下沸水250克,加入精鹽,丁姜絲、菇絲、筍絲焯約30分鐘,取出用潔布取干水分。將芡湯、芝麻油、胡椒粉、濕淀粉調(diào)成芡汁。
3.用中火燒熱炒鍋,下花生油燒至二成熟,邊下雞蛋液,邊用筷子攪動,約焯1分鐘至成絲狀,浮起后,倒入笊籬瀝去油。用筷子撥散,晾涼后用潔布裹住,擰干油分,即成蛋絲。
4.用中火燒熱炒鍋,下花生油燒至四成熱,下干米粉絲炸至松脆而潔白,倒入笊籬瀝去油放在盤中,炒鍋放回爐上,下花生油10克,放入蒜、姜、叉燒絲、菇絲、筍絲、蛇絲爆炒,再放韭黃,烹紹酒,用熒汁勾熒,淋花生油25克拌勻,取出放在炸粉絲上面,撒上檸檬葉絲,將雞蛋絲排放四周即成。
(工藝關(guān)鍵)
1.熟蛇肉加工法:將蛇殼(即宰殺干凈,沒有蛇皮和內(nèi)臟的凈蛇,以“過樹榕”、“飯鏟頭”、“金腳帶”質(zhì)量為上乘。)放入砂鍋內(nèi),加清水、姜片、陳皮、桂圓肉、竹蔗,用中火堡至可退肉為止。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卻,從頭至尾輕輕退出蛇肉即成。
2.此菜屬“熟炒法”,主料蛇絲不可上漿,不可拉油,火候不能太猛,速炒出鍋,否則蛇絲收縮變韌。碗芡炒勻。加尾油即成。
(風(fēng)味特點)
1.廣東人嗜蛇的歷史可以追溯上千年,西漢人劉安《淮南子》已有“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,中國(當(dāng)時指中原地區(qū))得而棄之無用。”的記述。唐代韓愈貶官潮州,寫了一首《初南食·貽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,對潮州人食蛇,感到“腥臊始發(fā)越,咀吞滿面汁”,很不是滋味,幾乎毛骨悚然。但越人卻以蛇為美食。元·至治二年(公元1322年),意大利傳教士鄂多立克《東游錄》中寫道,在廣州,“如請客人赴宴而桌上無蛇,那客人會認為一無所得!毙扃妗肚灏揞愨n》補載:“粵人嗜食蛇,謂不論而蛇皆可佐餐,以之縷絲而作羹,不知者以為江瑤柱也,蓋其味頗似之,售蛇者以三蛇為一付,易銀幣15元,調(diào)羹一,須六蛇,需30元之價矣……其以蛇與貓同食也,謂之曰龍虎菜;以蛇與雞同食,謂之曰龍鳳菜!被浫耸仁成咧畟鹘y(tǒng),由此可見一斑。
2.粵人雖嗜食蛇,但相當(dāng)長的一段歷史里,蛇饌的菜武不多,大都作成羹湯類。品種多樣化,只是近幾十年的歷史!拔宀食瓷呓z”由廣州民間菜“五彩炒肉絲”變化而來,蛇肉與叉燒、香菇、筍肉、韭黃等同炒,青黃赤白黑,五彩繽紛,賞心悅目,故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