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主料輔料〕
凈鱖魚…………1條 (約重750克)
青蝦…………350克 白糖……………30克
豬五花肉………50克 醋………………10克
香菜……………10克 干淀粉…………20克
雞蛋清…………3個(gè) 番前醬………120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10克 肉湯…………500克
味精……………5克 熟豬油………2000克
蔥姜…………各25克 (約耗150克)
〔烹制方潔〕
1.將鱖魚以臍門后下刀剞至中刺骨,順中刺骨片下半爿魚肉,再將另一爿魚肉同法片下,鏟去魚皮。魚頭尾和中刺骨連接在一起,將魚頭略拍一下,魚肉片成0.3厘米厚的薄片,青蝦擠出蝦仁50克塌成泥,其余的去頭殼留尾殼洗凈,豬五花肉剁成泥狀。
2.將頭尾中刺骨部分和蝦分別放在容器中加蔥姜汁15克、鹽15克、紹酒10克、味精1.5克,攪拌上勁后,加入蝦仁泥拌成餡,做成4只小蟹形(用帶尾殼的蝦按成蟹爪和蟹足),魚片用鹽3克、紹酒3克、味精1.5克拌漬均勻,再將雞蛋清1個(gè)、淀粉5克放人抓拌使魚片上漿上勁待用,另將雞蛋清2個(gè)、淀粉5克,調(diào)成蛋泡糊,將帶尾殼的蝦取出,用潔布吸干水分,拍上干淀粉待用。
3.將4個(gè)“小蟹”和頭尾中刺骨部分(豎著擺)分別上籠蒸至成熟定型,保溫待用。
4.鍋放在中火上加熱,放人熟豬油200克,燒至三成熱時(shí),將帶尾殼的蝦逐個(gè)粘上蛋泡糊,下油中炸至外皮挺起撈出,再人四成熱油重炸一次,隨即撈出瀝油即成高麗鳳尾蝦。原油鍋用旺火燒至五成熱時(shí),將魚片分別投入油中炸至淺金黃色撈出,再用七成熱油重炸撈出瀝油,立即將魚頭尾連中刺骨按魚形擺好,魚片分別排在中刺骨兩邊,周圍撒上香菜,4只小蟹放在大盤四角。同時(shí)另取鍋放人熟豬油15克燒熱,放人番前醬、白糖、醋和水150克熬稠起光澤時(shí),即均勻地澆在魚片和蟹上,立即將鳳尾蝦的尾部向外圍在四周即成。
〔工藝關(guān)鍵〕
蛋泡糊,又稱高麗糊,因其色白、泡沫豐富,形似白雪,故又名雪衣糊。制作時(shí)將蛋磕在碗中,用打蛋器或筷子向同一方向抽打,先慢后快,先輕后重,中間不問斷,待泡沫豐富,顏色潔白,將筷子豎在其中不倒,說明其糊合格。
[風(fēng)味特點(diǎn)]
1.史載:北宋宣和二年,東南百姓不堪徽宗趙估“花石綱”的奴役剝削之苦,徽州人方臘揭竿起義,震驚了北宋朝廷,起兵鎮(zhèn)壓。方臘起義軍經(jīng)數(shù)月昔戰(zhàn),終因寡不敵眾退至安徽休寧縣齊云山獨(dú)巫峰。這里山勢(shì)險(xiǎn)峭,易守難攻,但不利久守,于是官兵圍團(tuán)山下,欲斷義軍糧草,迫使瓦解。當(dāng)時(shí)形勢(shì)萬分危急。方臘開始一籌莫展,后見山上有不少水池,魚蝦甚多,急中生智,下令義軍捕捉魚蝦,投向山下,以迷惑敵人。山下圍困的宋兵見此情景,誤以為山上糧草充足,圍之元用,便撤軍而去;詹廚師為紀(jì)念農(nóng)民起義英雄方臘智退宋兵而創(chuàng)制此菜,故名“大魚退兵將”,又名“方臘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