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主料輔料〕
羊腰窩肉……1000克 羊尾油………100克
標準粉………500克 黃芪……………5克
花椒……………15粒 蔥白……………75克
藕根…………200克 山藥…………200克
鮮姜……………50克 黃酒………250克
糟水…………100克 熱油…………l00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10克
〔烹制方法〕
1.面粉撒在屜布上干蒸2小時,晾涼,過籮備用。羊肉、羊尾油用水泡洗干凈,開水氽透,瀝干水分。黃芪、花椒用紗布包扎好。羊肉、料包人鍋加足水大火燒開,去浮沫,轉(zhuǎn)小火加蔥、姜煮至能用筷子戳透時離火,取出晾涼,切成1.5厘米見方的塊。尾油切黃豆大小的丁。鍋內(nèi)原湯濾清。
2.山藥去皮切滾刀塊,藕去皮切半圓片,用開水煮熟。熟面粉加水調(diào)稀漿。煮羊肉原湯上火加入黃酒、糟水、鹽燒開,用面粉漿把羊湯勾成稀糊,加羊肉塊、尾油丁、山藥、藕片燒開,加入熱油即成,出鍋裝碗。(約可出10碗)上桌時跟一碟腌韭菜。
〔工藝關鍵〕
肉要選新鮮綿羊腰窩肉,味最理想。羊湯勾人面粉漿后可小火多熬一會兒(約10分鐘),熬出香味后再下主、配料,這時燒沸即刻出鍋,不能久煮,防止褐變,湯汁變黑。
〔風味特點〕
1.“頭腦”又名“五滋湯”。相傳山西陽曲有一位著名學者傅山。明末清初人,字青主,其母年老多病,身體虛弱,傅山以其淵博的醫(yī)學知識,選用羊肉、黃油、山藥、黃芪,親自烹制成滋補湯,每日侍奉于床邊,數(shù)月后母體得以康復,傅山盡孝之事漸而流傳,其“五滋湯”也逐漸傳開,始成山西名食。
2.“頭腦”顏色黃白,有葷有素,有湯有菜,質(zhì)地軟爛、口味鮮咸有祛風活血,滋補強身,鎮(zhèn)靜安神等功效,久食有益身體健康,以太原清和元制作的“頭腦”最為有名,享譽中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