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主要材料〕
水發(fā)烏參……750克 姜片……………1克
水發(fā)豬蹄筋…l00克 濕淀粉…………10克
熟豬大苔……l00克 紹酒……………50克
水發(fā)于貝………50克 精鹽…………0.5克
水發(fā)香菇………50克 味精……………5克
凈雞肉………750克 奶湯…………1000克
豬五花肉……250克 熟豬油…………50克
蔥白…………2克
〔烹制方法〕
1.將烏參放人墊有竹算的小盆中,加少許溫水及蔥白、姜片、紹酒15克,上籠屜用旺火蒸10分鐘取出,揀去蔥、姜,潷去蒸汁。然后原尊連同烏參移人鍋中,加入奶湯750克,排上切為四塊的雞肉、切成兩塊的豬五花肉,用微火煨至參爛汁粘時取出,揀去雞肉、豬五花肉,然后裝人扣碗,鍋中煨汁倒入盆中待用。
2.將干貝裝小碗,加少許清水,上籠屜蒸熟取出。豬蹄筋、豬天苔、香菇均切成大丁塊。鍋置微火上,將以上三種丁塊一并下鍋,加入奶湯250克、精鹽0.25克、紹酒35克煨爛,下味精2.5克調(diào)勻后撈起,與蒸熟的干貝一并裝在烏參上,然后翻扣在大盤中。兩種煨汁倒在一起。
3.將合并在一處的煨汁全部下鍋,加入精鹽、味精調(diào)勻煮沸,用濕淀粉勾芡,加入熟豬油推勻,起鍋澆在烏參上即成。
〔工藝關(guān)鍵〕
1.烏參是海參中之上品。海參名貴而鮮味不足,本菜選用豬蹄筋、豬天苔、干貝、香菇同燒,烘托其味,有葷香、和醇的特殊效果。
2.豬天苔是豬舌根軟骨。
3.放入竹算起隔離作用,防止物料與鍋底粘連。
〔風(fēng)味特點〕
1.海參屬棘皮腔腸動物,以遼東、膠東海產(chǎn)者最有名。清人周亮工《閩小記》載:“參益人,沙、玄、苦參性各異,然皆兼補。海參得名,亦以其能溫補也。人以腎為海,此種生北海堿水中,色又黑,以滋腎水,求其類也。生于土者為人參,生于水者為海參。”海參是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的優(yōu)良食品。具有補腎、補血和治潰瘍等效用。
2.此菜成品質(zhì)地軟爛柔糯,色澤乳白,味道葷刮厚美,潤滑爽口,極富營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