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主料輔料)
帶皮豬五花肉…600克
黃酒……………25克
冰糖……………25克
筍片……………100克
蔥結(jié)……………75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1克
姜片……………50克
醬油……………40克
蔥花……………5克
胡椒粉…………2.5克
味精……………2克
(烹制方法)
1.煮鍋置旺火上,下入清水(以浸過肉塊為宜),投入已切好的五花肉塊煮至五成熟時撈出。
2.將煮好的肉塊放在鍋底,上面碼上蔥結(jié),下入冷水1250克,加黃酒、冰糖、醬油、姜片、筍片等原料,蓋上蓋。先用旺火燒沸,再轉(zhuǎn)入文火煨燉2小時左右,加味精后取出,肉皮朝上扣在特制的湯盆中,倒入原汁,撒上蔥花、胡椒粉即成。
(工藝關(guān)鍵)
東坡“燉肉歌”乃紅燒肉準則,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他自美。
(風(fēng)味特點)
1.北宋文學(xué)家、書畫家蘇軾,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,自稱“東坡居士”。因性喜嗜肉,曾戲作燉肉歌:“黃州好豬肉,價賤如糞土,富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他自美。每日起來打一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”。東坡的“燉肉歌”在民間廣為傳頌,后人即將此法所烹制的肉菜,稱之為“東坡肉”。
2.此菜按黃州的傳統(tǒng)方法烹制,鹵汁粘稠,色澤紅亮,肉嫩不糜,咸中帶甜,香醇宜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