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主料輔料〕
肥母雞一只……1000克
黃酒……………2.5克
胡椒粉…………1克
蘑菇……………20克
蒜瓣……………10克
蝦仁……………150克
蔥段……………5克
火腿絲…………20克
生姜片…………5克
冬筍絲…………20克
味精……………1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4克
雞清湯…………300克
醬油……………10克
濕淀粉…………15克
米酒……………40克
熟豬油…………50克
[烹制方法]
1.將母雞宰殺,剖腹去內(nèi)臟洗凈瀝干置缽內(nèi),加精鹽2克、黃酒、蒜瓣、蔥段、生姜片、胡椒粉拌勻腌漬2小時人味,上籠以旺火蒸約1小時,至七成熟取出。去骨改成塊,上盤拼擺成整雞形,雞首高昂。
2.將蘑菇置溫火鍋內(nèi),加雞清湯50克稍煮人味。蝦仁加精鹽0.5克制成小蝦球20個,相問擺在雞的周圍,上籠再復(fù)蒸5分鐘取出。
3.炒鍋置旺火上,倒人熟豬油燒熱,下人火腿絲、冬筍絲稍炒,加雞湯、胡椒粉、醬油、味精、米酒、精鹽、濕淀粉勾芡,澆在雞上即成。
[工藝關(guān)鍵]
1.雞宰殺剖腹后要腌漬人味。
2.在處理仔雞時,將雞頭、雞翅拍松,以便于成熟;整理上桌時,最好除去雞頭或在拼擺時,收頭握翅,以避“雞不獻首”之說。
3.在成熟雞身上澆淋芡汁時既要均勻,又不要影響和移動整雞形圖案。
[風味特點]
1.“翰林雞”系安陸縣傳統(tǒng)名菜。據(jù)傳,唐代詩人李白于唐玄宗開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來安陸,過了十年漫游的生活。天寶元年(公元742年)李白奉詔人京供奉“翰林”,在(南陵別兒童人京)一詩中寫道:“白酒新熟山中歸,黃雞啄黍秋正肥。呼童烹雞酌白酒,兒女嘻笑牽人衣!痹娙耸仁撑腚u,喜形于色,后人便呼之為“翰林雞”,千百年來流傳不廢。
2.此菜造形美觀,雞肉肥嫩,味道鮮醇,配以喜慶蛋糕,增加了宴會的歡樂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