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主料輔料]
鵪鶉12只……600克
白胡椒粉………2.5克
鵪鶉蛋…………24個(gè)
黃酒……………10克
水發(fā)冬菇………25個(gè)
蔥段……………5克
水發(fā)猴頭………25克
姜末……………5克
菜心……………250克
雞清湯…………250克
火腿末…………5克
味精……………2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8克
濕淀粉…………25克
醬油……………15克
芝麻油…………10克
白糖……………10克
熟豬油…………1000克
(實(shí)耗100克)
〔烹制方法〕
1.將鵪鶉宰殺洗凈去內(nèi)臟,剁去爪,放入鹵鍋(鹵水以淹沒鵪鶉為宜),鹵至六成熟取出,鵪鶉蛋10個(gè)煮熟去殼。
2.炒鍋置旺火上,倒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時(shí),放入鹵好的鵪鶉炸至褐黃色撈出瀝油,取10個(gè)小口湯碗分別將鵪鶉松刀扣入碗內(nèi),放入醬油、精鹽4克、黃酒、白糖、雞清湯200克、味精1克調(diào)好的汁,放上蔥段、姜末入旺火籠中蒸1小時(shí),至鵪鶉酥爛取出扣入大盤的周圍,潷出蒸汁。
3.炒鍋置火上,下人雞清湯、精鹽、味精燒沸,放入菜心稍燙,分別擺放在鶴鎢之間,再將鶴鎢蛋、水發(fā)猴頭、水發(fā)香菇放人原盤中間。將蒸汁倒入鍋中燒沸,用濕淀粉勾芡,淋上芝麻油,澆在鵪鶉上,撒上胡椒粉即成。
[工藝關(guān)鍵]
1.鵪鶉宰殺后,漂洗血污,剁去爪,鹵制6成熟即可。
2.鵪鶉用醬油浸泡至過心后再炸。
3.蒸制的鵪鶉蛋不宜過老。
〔風(fēng)味特點(diǎn)〕
1.“母子大會(huì)”是用鵪鶉和鵪鶉蛋燴制而成的一道大菜。喻意母子大相會(huì),故名。“母子大會(huì)”一菜,取材于流傳在鄂州人民中的一段悲歡離合的故事。在很早以前,武昌一帶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洪水,百姓四處逃難,不少人家妻離子散,無家可歸。有一農(nóng)婦被洪水沖至一湖邊高地,由于草藤牽附幸免一死。一天趁水稍退,向蘆葦雜草叢中找食物,這時(shí)恰遇失散兒子正在捕捉飛中國名菜荊楚風(fēng)味禽,于是母子相見擁抱痛哭后,其子將捕得鵪鶉和蛋一同煮食,藉以慶幸母子團(tuán)聚。
2.鵪鶉原為野生飛禽,肉質(zhì)鮮嫩,味美香醇,醫(yī)療價(jià)值也很高,有“動(dòng)物人參”之稱。
3.“母子大會(huì)”成菜鵪鶉黃亮酥香,鶉蛋晶瑩鮮嫩,形狀完整,不脫皮、不散架、肉軟爛,復(fù)配以冬菇和冬筍,清香脆爽宜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