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主料輔料〕
紅燒丸子……l00克 熏雞丸子……100克
滑豬肉片……l00克 竹筍……………25克
鵪鶉蛋………100克 清蒸雞………150克
杏仁包炸丸子肉……蝦米……………25克
厖厖…100克 紅燜鴨………150克
尤魚卷…………50克 大蘇肉………150克
海參…………100克 香菇……………25克
油炸山藥……100克
〔烹制方法〕
蒸盆用開水消毒,將原料逐層放入蒸盆內(nèi),先放山藥、大蘇肉、紅燜鴨、滑肉片、紅燒丸子、熏雞丸子、鵪鶉蛋、杏仁包炸丸子肉、香菇、蝦米,然后再放尤魚卷、海參、清蒸雞、竹筍,盆內(nèi)周圍擺上蝦米,加雞肉湯上籠蒸熟即可。
〔工藝關鍵〕
“襄汾蒸盆”乃熟料再蒸,加工好各種熟料,要求色、香、味、質俱佳,放入蒸盆時注意造型美觀,蒸熱蒸透,即可上桌。
〔風味特點〕
1.蒸盆,據(jù)傳為清乾隆年間江南名士袁枚所創(chuàng),在襄汾一帶已流傳200余年。舊時在江南經(jīng)商的太平縣人(今襄汾縣),對蒸盆技藝精心研究,并置買盆具(此器皿為特制專用陶瓷器具,直徑30厘米左右,高約15厘米,有橢圓蓋頂,蓋面、盆圍壁繪有丹青妙筆圖案),帶回家鄉(xiāng),如法制作,經(jīng)品嘗,竟與江南蒸盆如出一轍,味道分毫不差。從此蒸盆便出現(xiàn)在一些豪門富戶的宴席之上。并逐漸傳入市肆飯莊,尤以縣城“太平樓”飯館制作的最負盛名。
2.“襄汾蒸盆”并不局限于海味魚香,可根據(jù)北方的特點與條件,把禽蛋類蒸添入盆,使蒸盆既不失江南海味清香的特色,又具有北方菜肴渾厚淳香的風味。
3.時過境遷,幾經(jīng)滄桑,“襄汾蒸盆”經(jīng)數(shù)代相傳,延續(xù)至今。現(xiàn)今的蒸盆既保持了傳統(tǒng)特色,又各有創(chuàng)新。有紅燒類、海鮮類、什錦類、素珍類等,蔚為大觀。
4.器具古色古香,菜肴鮮香可口,南北風味兩全,花樣層出不窮,保溫性好,隨時可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