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主料輔料)
肥瘦豬肉……5000克汾酒……150克
精鹽……………75克深色醬油………20克
白糖…………315克淺色醬油……150克
豆醬……………75克糖漿…………500克
(烹制方法)
1.將豬肉切成長36厘米、寬4厘米、厚1.5厘米的肉條。放入瓦盆里,加入精鹽、白糖、淺、深色醬油、豆醬、汾酒拌勻,約腌45分鐘后,用叉燒環(huán)將肉條穿成排。
2.將肉排放入烤爐,用中火烤約30分鐘至熟取出,約晾3分鐘后用糖漿淋勻,再放回烤爐烤約2分鐘即成。食時按需要份量改刀上席。
(工藝關(guān)鍵)
1.糖漿:用沸水溶解麥芽糖(飴糖)30克,冷卻后加浙醋5克、紹酒10克、干淀粉15克攪成糊狀即成。
2.豬肉去皮,以肥三瘦七為好。
3肉排入烤爐,烤時兩面轉(zhuǎn)動,瘦肉部分滴出清油時便熟。
(風味特點)
1.“叉燒”是從“插燒”發(fā)展而來的。插燒是將豬的里脊肉加插在烤全豬腹內(nèi),經(jīng)燒烤而成。因為,一只烤全豬最鮮美處是里脊肉。但一只豬,只有兩條里脊,難于滿足食家需要。于是人們便想出插燒之法。但這也只能插幾條,更多一點就燒不成了。后來,又改為將數(shù)條里脊肉串起來叉著來燒,久而久之插燒之名便被叉燒所替代。
2.插在豬腹內(nèi)燒,用的是暗火,以熱輻射燒烤而熟;又著燒的是明火,是直接用火烤熟的,這樣全瘦的里脊乃顯得干枯,故后來便將里脊肉改為半肥瘦肉,并在面上涂抹始糖。使其在燒烤過程中有分解出來的油脂和飴糖來緩解火勢而不致干枯,且有甜蜜的芳香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