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主料輔料)
豬后腳1只…750克精鹽……………5克
糖冰肉………5000克芝麻油………0.5克
豬瘦肉………500克精鹵水………1500克
(烹制方法)
1.將豬腳去甲,洗凈,于膝后劃一刀,直劃至腳跟皮處,又在上膝處橫割一刀,然后徐徐鏟去全部骨肉并剔去趾骨,只取其皮,用精鹽抹勻,腌約30分鐘,洗凈,抹干。
2.糖冰肉和瘦豬肉各切成8塊,每塊長18厘米、寬5厘米、厚0.3厘米,重約50克。將瘦肉用味料腌制。
3.將豬腳皮仰攤鋪平,上放一塊糖冰肉,冰肉上加一塊瘦肉片,如此相加,共疊16層,然后將豬腳皮兩邊相對(duì)向內(nèi)卷折,以水草扎牢,每距3厘米扎一道,從膝部直扎至腳跟。將膝部的橫斷面切齊,把切出來的碎肉全部塞進(jìn)腳跟尖里,使之充實(shí)豐滿,并扎牢接口。最后用兩塊長15厘米、寬5厘米的竹板夾于兩側(cè),再把兩端及中部扎牢。
4.用瓦盆內(nèi)盛精鹵水1500克,清水1500克,置于爐上,以中火燒沸,下扎蹄,轉(zhuǎn)用小火熬約30分鐘至八成熟;取出,扎小孔后放回盆內(nèi),再熬至軟爛,撈出晾涼,去竹板,換水草;換時(shí),去一道,立即重新扎上一道,以防松散。換畢,放回已冷卻的鹵水盆內(nèi)。食時(shí)取出,豎切成兩爿,然后橫切成片,每片約1厘米厚。裝盤后,以原鹵水加芝麻油拌勻,淋上即成。
(工藝關(guān)鍵)
1.糖冰肉:將豬近里脊處肥肉500克切成長寬各18厘米,再片成3毫米厚的片共7片。將精鹽5克、白糖50克、汾酒20克攪勻,涂在肉片上,攤放在瓦缽里,約腌2小時(shí)便成。
2.精鹵水:將八角75克、桂皮100克、甘草100克、蘋果25克、丁香25克、沙姜粉25克、陳皮25克、羅漢果1個(gè),一并放入布袋,用繩扎緊袋口做成藥袋。將瓦盆放在中火上,下花生油200克,加姜塊l00克、長蔥條250克爆至有香味。放入淺色醬油500克、紹酒2500克,冰糖2100克和藥袋一同燒至微沸。再轉(zhuǎn)用小火煮約30分鐘,棄掉姜、蔥,撇去浮沫即成。
(風(fēng)味特點(diǎn))
“鹵水扎蹄”是用豬腳的外皮包卷著糖冰肉(用白糖腌制的肥豬肉)扎上水草,成豬腳形,用鹵水燉熟的。色澤深黃帶紅,橫斷面層次分明,螺旋形的肉紋清晰可見,肉質(zhì)爽潤,肉味甘香,是粵菜冷拼的主要用料之一。